商业电台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500多天陪伴女儿走出抑郁厌学,我在果壳心理找到照亮黑暗的光

来源:商业电台网   发布时间:2025-08-06 15:01      阅读量:14061   会员投稿

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这段时间我几乎没有心思工作,在崩溃中反复调整,只为了能把我女儿从抑郁厌学的状态中救出来。

很多家长在遇到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手足无措,什么方法都尝试过了就是不管用,甚至还激化矛盾,导致孩子自我放弃。

我曾经在各个平台上找经验看帖,最终成功带女儿走出抑郁的泥潭,之所以写这篇帖子,也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别人有启发和帮助。

很多家长都会问:抑郁的孩子真的能好起来么?

我的答案是:相信孩子,一定能好起来。

一、从小懂事的女儿长大后成了心理问题最多的人

先说一下我家的情况,我自己是一名初中老师,孩子爸爸在企业跑业务,家庭收入还可以,所以在物质方面一直都是尽可能的满足,教育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比较关注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自己也知道孩子需要引导关爱,不能过度控制。我自认为在教育方面是比较开明的,也没有打压贬低她。我女儿从小让我们很省心,学习上积极主动,成绩中上等,生活中经常为别人着想,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会夸她懂事。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从小懂事的女儿长大后却成了心理问题最多的人,问题的苗头在过年走亲戚期间,以前她特别开朗,去年突然就很拖延,不愿意见人,尤其是见亲戚,非常抗拒。我问她原因也不说。到年后快开学时,她说不想上学,怎么劝都不去。当时孩子爸爸特别生气,批评她:“你是学生,不去上学你干啥?”

我们越想知道她的想法,她就越封闭自己,不跟我们沟通。摆烂+厌食+逃避上学,经常哭,长期失眠,我能感觉到她能量很低、很焦虑,有一次她情绪崩溃,对着她爸爸大骂、摔东西。她爸爸一开始没反应过来,都蒙了,气得胃疼,因为我闺女从来没说过那么“难听”的话,那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我跟孩子爸爸商量:这样下去不行,要找原因,帮助闺女赶紧振作起来。

二、走过的弯路

我们一开始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想过要去医院,觉得孩子是情绪问题,或者钻牛角尖,没想开,所以最初我和她爸爸是采用沟通的方式进行的。

沟通疗法的陷阱

我们带着孩子去公园露营,想了解她的真实想法,闺女说:“学习压力太大,觉得自己赶不上进度,也学不会,还有一年多高考了,成绩提不上了,考不上大学就完蛋了……”

听完后,我也反思过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她要求高,经常拿她和别人比较导致她有这种想法,说实话小时候我确实给她灌输过我和她爸爸在城市打拼多不容易,就是为了给她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和起点。

了解她的想法后,我给女儿讲了一堆道理,让她不要担忧未来,学习尽力就好等等,那次聊完后,闺女说她能睡着了,脑子也不那么紧绷。我感觉她好了,能回学校上课。但开学没多久,班主任就给我发信息说孩子近期的问题:成绩下降严重,平常布置的作业也不写,期中考试的时候大家都在认真准备,但是我闺女就像摆烂一样,随便写写

我们特意请假带她去旅游,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创造轻松氛围。当女儿终于开口说:“每次考试都像在吞图钉”,我却条件反射地说:人生就像长跑,要坚持。她的立马闭口不再跟我倾诉。后来咨询师告诉我,这种“道理式回应”本质是情感拒绝。

2、去线下咨询

眼看孩子的状态一天天变差,作为家长也很焦虑。老师还建议我们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不要有病耻症。抱着很大的希望带着孩子来线下,那位咨询老师让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先顺着她,不要刺激她。

老师说很多家长只看到孩子堕落摆烂的表象:骂父母、乱金钱、黑白颠倒。这其实是孩子在极度痛苦、失去掌控感后的内心呼救!

我们按照老师的建议确实接纳了孩子的情绪,我跟她爸爸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呢,几个月后并没有任何效果,我们不是着急,而是这种接纳不适合所有孩子。孩子在这种接纳的舒适区中越来越不愿意走出来,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打开孩子的心结,扭转她的认知。

采用了很多方式都无果,我的状态差不多接近崩溃,看不到希望,线下咨询钱也不少花,去了很多次后才发现这种方式不适合我的孩子,后来我果断放弃了线下咨询。

三、放弃线下,转向线上指导

放弃线下的原因不仅是老师不适合,更重要的是时间问题。线下咨询需要一周去一次,还需要提前预约。但是我闺女突然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想问问老师我该怎么处理沟通,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

后来我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一场直播,讲的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听的人很多,我觉得讲的很好,忍不住在评论区后台找老师问自家闺女的问题。

这是最初跟咨询老师的简单对话,原来我以为这个只是在平台上直播讲课,后来详细了解后,才发现这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而且是专门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做咨询服务的。我跟老师聊的很投机,问了她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老师还建议我有时间到他们公司去看看,给我发了地址。因为之间走过很多弯路,现在选择也比较谨慎。去之前,我专门在网上搜了这家公司叫果壳心理,还在官网、公众号上看了很多他们发的真实案例和知识,看完后特别有感触。

我和孩子爸爸决定去果壳心理总部看看,看看现实中的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还在心理咨询室跟老师进行了1个小时的沟通。了解参观完发现这个主要是通过线上用视频、语音或者发文字的方式进行1对1的指导和沟通,同时老师还会对不同家长面对的特性问题发一些学习指导的视频课件,每周末有线上专题直播课,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每日记录,跟指导老师反馈,让家庭和孩子的问题完全暴露出来。之所以最终选择这个,是因为满足了之前线下咨询的弊端。

线上更方便,且随时咨询,如果想打电话,提前约一下老师的时间就可以。比如我家孩子情绪反复不稳定,小问题我就打字或者发语音;比较难解决的,我就约个时间,好好跟老师沟通。老师指导的及时,我们也能更好的接住孩子的情绪。

专业资质有保障。我在抖音上找到官方账号点进去看了很多之前的直播和视频,也在他们微信官方公众号上看了往期的案例,上网查了很多资料,还去了他们公司总部,环境很好,确定是真实的,而且规模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多了。沙盘室、咨询室都有,我们跟老师聊了一个小时我家女儿的情况,现场的感受更好,很专业也很负责。

其实聊完之后发现,老师整体修复过程的底层逻辑是:给家长做咨询(提升认知+实操落地),到家长的沟通技能提升、情绪得到释放(家庭能量提升),再到孩子咨询(创伤问题解决+成长动力)。

我们跟老师聊了家庭情况和环境,果壳的老师还是比较客观的,没有一味将孩子抑郁归因于家庭环境,而是通过跟我们聊天、跟孩子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她真正打开心结,这一点是我觉得比较好的。

前期老师帮我们分析了自己的问题和孩子的问题,让我们先花一段时间去和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后面开始有心理咨询老师介入孩子,了解并解决孩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跟大部分经历过的家长有一样的心态,就是着急,着急看到效果,着急想从老师口中听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中间老师每天都会跟进孩子现在的情况,真正有好转是在咨询快俩月的时候,孩子话变多了,带她去公园的时候,也蹦蹦跳跳的,明显感觉她心情和能量都不错。不过这时候我也没敢问她啥时候去学校。后面孩子开始主动翻书学习,看网课,也提出想去学校的想法了。

我女儿治愈的过程也是我和孩子爸爸个人成长的过程,很多家长在陪孩子咨询的过程都会心急,想立刻看到效果,但是抑郁不是简单的情绪感冒,而是需要全家共同努力的一场战役。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爸爸也成长了很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对家人随意发泄,也掌握了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技巧。对孩子来讲,重点不是速度,而是孩子每次微小的进步都值得庆祝。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立刻康复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永远接住她的父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